一、实验名称
土壤侵蚀强度遥感估算实验
二、实验目的
根据“基于遥感数据的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”文献中的方法,对杭州市及周边区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遥感估算实验。
三、实验内容
首先,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土地利用类型;
其次,利用植被指数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信息;
再次,利用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坡度图;
最后,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,将坡度图、土地类型图、植被覆盖度图空间叠加,判断和计算侵蚀强度等级,获得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图。
最终在等级图上统计各个侵蚀等级的面积及面积百分比。
四、实验过程
- 土地利用分类
- 打开ENVI,导入影像文件LC81190392013344BJC00_MTL_ref-1;
- 在工具栏中找到工具【Classification Workflow】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操作;
- 选中影像文件,点击【Next】;
- 选中【Use Training Data】,点击【Next】;
- 在影像中根据不同的地物框选【Training Data】,此处将分为植被、裸地、水体、农田、建筑五类,具体分类情况如图1所示,选择完成后点击【Next】;

图1 土地利用分类样本
- 计算最大似然分类,并对结果进行平滑与聚合,即可生成土地利用分类结果(图2)。

图2 土地利用分类结果
- 计算植被覆盖度
- 在工具栏中找到【Band Math】并计算图像的NDVI值,其公式如下:
其中,为近红外波段,为红波段。
- 计算完成后即可得到生成的NDVI结果(图3)

图3 NDVI计算结果
- 右键点击NDVI结果,点击【Compute Statistics】统计NDVI值,根据公式(2)计算植被覆盖度。为了避免计算结果存在噪声,此处的和选取累计百分比为近似5%和95%的DN值作为最小值和最大值(表1)。
表1 累计百分比
DN值 | 累计百分比 |
---|---|
-0.0248 |
|
0.5967 |
|
- 在【Band Math】工具中输入公式,此处为了去除异常值,设计波段计算公式如下:
(b1 lt -0.0248)*0+(b1 gt 0.5967)*1+(b1 ge -0.0248 and b1 le 0.5967)*((b1+0.0248)/(0.5967+0.0248)) |
---|
- 将输出的结果导入至ArcMap中进行分级,分级规则参考文献分级:①<30%;②30%-45%;③45%-60%;④60%-75%;⑤>75%,成图结果如图4所示。

图4 植被覆盖度分类结果
- 计算坡度
- 将DEM影像导入到ArcGIS当中,选择工具【Spatial Analysis】中的【Slope】进行坡度分析。

图5 坡度分析
- 将分析结果进行分级,分级规则参考文献分级:①<5°;②5-8°;③8-15°;④15-25°;⑤25-35°;⑥>35°,成图结果如图6所示。

图6 坡度等级图
- 叠加分析
- 参考文献中[1]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表(表2),综合上述三幅图像进行叠加分析。
表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

利用ArcMap的空间分析工具,将植被覆盖度、土地类型与坡度信息进行空间叠加。
① 将三种处理后的图像按照表3的规则进行重分类:
表3 重分类规则

② 利用ArcMap中的【Raster Calculator】工具对三种重分类的结果进行叠加统计,按照如下公式:
("土地分类" == 0) * "植被分类" + "坡度分类" |
---|
③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63种不同植被覆盖度、土地类型与坡度的组合,具体数值如表4所示。
表4 63种组合对应栅格值

④ 统计不同组合的像元数,可以得到不同土壤侵蚀的情况(表5)。
表5 不同侵蚀等级统计结果

再将相同侵蚀强度的图斑进行合并,获得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分布图(图7)。

图7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图
- 根据分级图统计不同侵蚀强度的像元数(表6)
表6 土壤侵蚀强度统计结果

五、结论
根据表4与图7的分布可以看出,微度侵蚀区域约占杭州市面积的82.60%,主要分布在杭州市城区及高建筑、耕地、裸地分布区。轻度所占比例为8.70%,中度侵蚀所占比例为5.79%,强度侵蚀、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总和低于3%,主要分布在山区坡面上,主要原因可能是区域内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侵蚀。
参考文献与资料:
[1].
谭炳香,李增元,王彦辉,等.基于遥感数据的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[J].遥感技术与应用,2005,(02):215-220.
[2]. Masami.
ENVI提取NDVI与植被覆盖度估算[OL]. 微信公众号·一点规划